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蔡钰·商业参考第二季——碳达峰与碳中和:108亿吨,139万亿元

来源 : 得到APP 关键词 : 中国关于碳中和总目标是,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阅读量 : 642 发表时间 : 2021-12-15

蔡钰·商业参考第二季——碳达峰与碳中和:108亿吨,139万亿元

读者,你好,

这里是《蔡钰·商业参考第二季》,我是蔡钰。

有一件事我始终觉得像一部哲学小说的开头:人类这种碳基生物,当下最热衷研究的课题却是怎么脱碳,也就是怎么在未来几十年摆脱对碳基能源的依赖。所以比起碳中和的生态必要性,我总是忍不住想一想它的文学性这一面。

而在今天这一讲里,我想给你从经济视角上,撸一撸关于碳中和的几个关键指标,这能帮我们在接下来的商业观察途中,理解碳中和这个重大约束条件的关键轮廓。

总目标加棒

中国关于碳中和总目标是,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这个目标你已经听过很多遍了,它在未来40年里,会是中国发展方式的一个关键约束。

除此之外,在过去一年里,中国还给自己加了一些附加题:

2021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讲话的时候承诺说,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同样在9月份,中国也正式接受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一份修正案,叫《基加利修正案》,在修正案里承诺也加强减排氢氟碳化物等18种温室气体。按照这份《基加利修正案》的要求,签署国到 2047 年要把氢氟碳化物的生产和消费量减少 85%。

氢氟碳化物是什么呢?是一种用在发泡剂、冰箱及空调制冷剂里的物质,有学界认为它推动温室效应的能力远远高于二氧化碳。

全球的气候公约原本有一个原则,叫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意思是,阻止全球变暖,大家确实都有责任,但发达国家已经抢先排放了这么多年了,所以先发展和后发展的国家,责任上有区别。我们拿历史上二氧化碳的排放存量来计算,美国才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累计贡献了全球排放「存量」的27%,远高于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家虽然后发,也有发展的权利,所以对温室气体的限控义务应该轻一些,同时应该有权从发达国家那里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来推动减排。

这个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按照之前世界各国签订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美国等发达国家将从2019年开始首先减少氢氟碳化物的用量;中国等100多个发展中国家从2024年开始减排;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可以到2028年再减排。

但现在,根据前面说的那份修正案,中国对氢氟碳化物的减排要提前开始。联合国环境署说,中国削减氢氟碳化物的行动,到2050年能为全球降温0.5摄氏度贡献1/3的力量。

这个承诺对中国自己会带来什么影响呢?中国可是生产了全球将近70%的空调的,还有其他很多应用氢氟碳化物的电器,全球大部分的氢氟碳化物也是中国的化工厂在生产。

所以中国这个承诺,显然会影响制冷家电产品的技术方向,和全球制冷剂行业的格局。2020年国家发改委出台过一份文件,叫《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为什么要建立体系来回收废旧家电啊?一方面固然也是为了激发新的消费潜力,但另一方面,冰箱、冷柜和空调在使用寿命快到期的时候,尤其容易泄露氢氟碳化合物,有章法的回收,也能部分的减少排放。

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你大概率会看到美的格力这样的家电厂商,去下大力气研发不用依靠氢氟碳化物也能制冷的家电产品。

碳达峰:108亿吨

那么等到碳达峰的2030年,中国的排放峰值会到多少呢?我查到中金公司做了一个模型测算,认为这个数值是108亿吨。

美国在2005年就实现了碳达峰,峰值是61亿吨;欧盟成员国更早,在1979年就达到了碳排放峰值,41亿吨。如果中国按照108亿吨这个峰值来行进,比美国和欧盟都要高不少,貌似还有不少排放空间可以用来发展产业。

真的是这样吗?还真不是。中国2020年的排放量就已经是98.99亿吨了。用108亿吨去推算,这十年年均只有不到1%的增量空间。而这不到1%的碳排放增量,却要支撑5%的GDP平均增量,压力很大。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碳达峰峰值远高于欧美,这就会导致我们后半场的碳中和难度更大。欧洲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限制是71年,美国是45年,而中国只有30年。这就相当于一个下楼考试。欧盟要从41米高的楼顶,花7.1分钟下来;美国要从61米高的楼顶花4.5分钟下来;中国却要从108米高的楼顶,花3分钟下来。

很难,但是已经承诺了,而且考试已经开始了。怎么才能做到呢?碳交易要搞起来,社会治理要跟上,清洁能源和碳捕集这类技术和产业的绿色投资也要跟上。所以,下一个请你记住的大指标,是:人民币139万亿元的投资规模。

139万亿

这也是中金公司测算出来的,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所需要的绿色投资的总量。这相当于在未来40年里,平均每年的绿色投资需求要占到中国GDP总量的2%,跟当前的整个信息产业规模差不多了(2020年GDP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8万亿)。

中金公司还做了细化:2030年碳达峰之前的10年,中国每年的投资需求大概是2.2万亿,总共22万亿。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这30年,每年的年化投资需求是3.9万亿。

所以你看,小米在2021年才决定造车,新奥集团研究碳捕集技术,风电和光伏发电行业在过去整个一年都很热闹,都是因为资本和商业玩家们意识到了,碳中和的刚性目标摆在那里,想要实现一定得依赖新技术突破和旧设备升级,这里面有巨大机会。

但是,毕竟10年30年、108亿吨和139万亿这些指标太远期太宏大了,我们仍然要把它拆成你逐年可以感知的阶段性目标。

2021年:煤炭消费比重56%

我们先来看2021年。

中国在2021年年内,要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并且把煤炭消费比重从2020年的63.22%降至56%以下。

——都2021年底了,我为什么还要给你念叨2021年的目标呢?因为这个目标,是在2021年4月,国家能源局在《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里提出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在过去的一年里,资本市场会毫不犹豫地相信新能源会在一年里都是领跑产业了吧,目标在年底等着呢。所以,你要是此刻想在新能源产业里找机会,可以给自己上一个闹钟,提醒自己在明年的4月份,第一时间读一读届时发布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2025年:非化石能源渗透率20%

我们继续。2025年也有能源目标:到2025年,中国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占比要提升到20%。新型储能要从商业化初期转向规模化发展,「规模化发展」的标准是多少呢?装机规模要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到了2030年,电源侧的储能项目要大力推进;电网侧的储能项目要积极推进;那用户侧的储能呢?用户自行决定,但政府积极支持。所以聪明的储能企业,大概率会先在电源侧和电网侧去找机会,而不是先去打消费者的家庭和车库的主意。

这是关于碳中和这场考试,中国卷上的关键题目和它所代表着的产业规模。请你再留意一下这几个数字:10年后和40年后,108亿吨,139万亿元,平均每年2.2万亿和3.9万亿元的投资。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你会越来越深切地感知到,上面这几个数字对商业世界和对你的生活如何产生作用。

全世界都在奔向碳中和,目前公认的意义是为了做到2015年在《巴黎协定》里的承诺:也就是「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C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C之内。」

回到开篇说的「文学性」这个问题上。在接下来,文学视角可能仍然是我个人会忍不住不断用来观察中国与世界碳中和走向的一个视角。

毕竟碳基生物思考怎么脱碳,这太文学,也太哲学了。

欧美国家还在推动碳中和加速,并且敦促中国加速,这又很政治。本来《巴黎协定》已经说好了各国一起控制2°C的升温水平,但最近几年,有一些国际组织又主张说,限制在2度也不够用了,必须限制在1.5度以内才让社会更可持续和更加公平。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前几个月还写文章说,如果中国能够承诺2025年达到碳排放峰值,那走向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步伐会更加稳健。你看这进度催的。

但不管怎么样吧,碳中和这张越来越难的考卷,会倒逼出什么样的技术创新、产业革命甚至人类极限,尤其是中国的产业界和市场会鼓捣出什么来。这我很期待。世界乒乓球比赛的规则也一路改,不让发球跺脚,小球换大球,不让吹球拍,但是从初代大魔王邓亚萍到六边形战士马龙,总有人在新的规则框架内成为我们新的骄傲。

再见。

参考文献:

《气候变化》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公司敞开聊,股票别瞎买。


×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点击复制微信号

微信号:+86 180-7778-0057

复制成功
微信号:+86 180-7778-0057
添加微信好友, 了解更多产品信息
去微信添加好友吧

电话

0771-3860772
7*24小时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添加微信
TOP